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意味着“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理念。“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十年以及2017治未病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为深入推进“治未病”体系建设,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提出如下倡议:
一、推进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二、加强治未病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系统整理中医治未病理论,阐释中医治未病理论科学内涵,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理论构架。
三、加快治未病服务技术、产品研发与推广。治未病相关科研机构要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研发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服务各个环节并全程连贯的技术(产品)。各有关机构积极推广效果明确、经济实用的治未病技术(产品)。
四、努力开展治未病服务标准研究,包括治未病服务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及标准的研制。
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治未病服务,并不断提升能力、拓展领域。到2020年,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应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与中医治疗相结合,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服务;30%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治未病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5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覆盖人群不断扩大。
六、促进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职能部门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力量积极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积极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形成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七、积极开发治未病保险产品。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
八、加大科普力度,普及治未病知识。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治未病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
九、媒体人要坚守良知,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坚守职业道德,敢于发声,净化健康舆论环境。
十、所有公民要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掌握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努力做到不得病、少得病、早发现、早治疗。
全体治未病同仁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医梦”“健康梦”“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