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医改 让百姓获得感更强
添加时间:2016-08-12 来源:健康报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健康中国,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历史时期的新需求、新变化,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从今日起开辟“健康中国·精彩故事”专栏,展现那些在深化医改领域的密集发力,那些卫生科技发展带来的健康红利,那些筑起健康守护长城的公共卫生力量,那些为全面两孩保驾护航的辛勤付出。正是有了这些点滴、实在的举措,我们才有了实现健康梦、中国梦的依托。
前不久,家住辽宁省辽阳市桃花岛村的郭先生又一次出院了。39岁的郭先生自打今年年初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到7月底共住院4次,医药总费用28.4万元。在经过新农合报销19.6万元、补充医疗保险报销1500元、大病医疗保险补偿3.4万元、民政救助1万元之后,郭先生个人只负担了4.25万元。说起这个例子,辽阳市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白黎明感慨良多。白黎明在新农合管理岗位上已经干了10年。这10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她眼见着一张几乎覆盖每个人的医疗保障网正变得越来越密实、越来越牢靠。
白黎明说,以辽阳为例,2005年,新农合仍处在起步阶段,筹资标准为30元/人,住院报销比例不足20%,最高补偿封顶线仅为5000元,门诊统筹也没有开展,是实实在在的“低水平、广覆盖”。尽管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空白,让广大农民告别了“就医全自费”时代,但最初这项保障抵抗大病风险能力比较弱,农民一旦摊上大病,常常会让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其实也是当时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状况。
让白黎明感到欣慰的是,这种状况很快出现了明显改善。近年来,伴随着医保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完善,农民过去“小病不愿意看、大病住不起院”的状况彻底改变了,“看得起病、治得好病”的美好愿望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2006年,辽阳市从4种大病开始启动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偿政策,并不断扩大病种范围,提高报销水平。到2016年,已将26种门诊大病纳入重大疾病补偿政策,其中尿毒症门诊透析等4种大病按95%的比例补偿;对40种住院重大疾病实行定点救治、定额治疗、定比例补偿政策,个人仅负担少部分费用。
2010年,辽阳市出台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农民可自愿选择以户为单位缴纳20元/年,当年住院费用按照新农合政策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可再获最高1500元的补偿。
自2013年起,大病保险政策为百姓健康筑起了又一道保障线。辽阳市对新农合住院患者医药费用补偿后个人自付费用超过9000元的部分,按50%再次报销,上不封顶。3年来,辽阳市大病保险筹资总额为5600万元,全部由新农合基金支出。截至2015年年底,大病保险共补偿3.8万人次,百余人获得10万元以上补偿。得益于这一政策,大病患者住院报销比例又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到70%以上。
同步织密的还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网。随着近两年全国推进的“三保合一”,提高医保统筹层级,实行医保跨省即时结报等改革,越来越多遭遇大病的不幸家庭得以躲过疾病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提高到420元,7年间增长了5倍。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超过13亿人看病能报销,400余万患者从大病保险政策中受益,实际报销比例又提高了10个~15个百分点。
白黎明说,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靠的还不光是一道道医疗保障。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为农村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用对需方的补偿拉动了供方的发展。通过新农合补偿政策和支付杠杆的引导,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民选择就近就医的意愿逐年增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开始有了模样。“老百姓跑大医院的次数少了,治病费用降下来了,报销后个人出的钱也就越来越少。”
在白黎明看来,要持续增强百姓医改获得感,完善医保制度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医保有再多的钱,如果有跑冒滴漏就不行;医疗和医药改革跟不上,以药补医机制掐不断,过多资金被流通环节拿走也不行。”其实,这也就是新一轮医改启动之初就特别强调“三医联动”的原因所在。
白黎明说,眼下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的就是把医保、医疗、医药拧成一股绳,激励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等供方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让有限的“救命钱”花在刀刃上,让百姓的医改获得感强些、再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