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治未病”需求快速增长 中医药迎来重大机遇
添加时间:2016-11-24 来源:本站
在11月23日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做了主题发言。他表示,在慢病时代,中医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发表演讲。
陈凯先首先与嘉宾分享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当代社会,存在着两种并存的医学体系,一种发源于西方,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体系,另一种发源于东方,是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体系,这两种医学体系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不同的理论框架、医疗的模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自身也存在不足。
在过去几千年,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作出了非常重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来看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秦汉到唐宋到明清,中医药由一个奠定基础时期到不断发展时期到不断完善时期,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医学的著作、成就和医学家。中医药在历史上创造了很多奇迹:东汉末年华佗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葛洪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来用含碘的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中国首先使用人痘进行天花免疫,在17世纪在中国已经普遍的运用和推广,18世纪末英国人才发明了牛痘的接种,这是中国对人工特异性免疫一项重大的贡献。
概括来看,中医药学产生于经验医学的时代,比较注重整体,但在分析方面的应用有所欠缺。现代医学产生于实验医学的时代,比较注重还原和分析,但是总体综合不足。
陈凯先从以下角度对中西医做了比较:
中医药学体现在精神的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有朴素的系统论,源于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复合的思维模式,西医学把人体看成是组织器官组合起来,偏向还原论,纯生物的模式。中医药更多采用经验的积累类比推理,中医药作用于人体多种系统,强调整体,强调多因素相互联系,比较注重辩症,比较注重治疗患了病的人,比较注重整体的效果,对于看病机理的解释比较有哲学的思考。西医强调实验实证,强调单一化针对机体的靶点进行作用,考虑直接的因果关系,比较注重看病,比较注重直接的效果,所以成分、靶点、通路比较清晰。
陈凯先提出了当代医学面临的挑战。目前,我们面临慢性病发病率快速攀升的现状。据统计,高血压病人2.66亿,血脂异常有2.8亿。“我们认识到,以治病为主要目标的医学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长的趋势,慢性病已经构成了我们死亡的主要原因,疾病造成的死亡前十位原因中间慢性病占了80%以上。另外,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发现,最主要的疾病发病的原因不是由于生物学的因素,而是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必须要对医学的目的做根本性调整,把医学发展战略转向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医学。”陈凯先表示。
陈凯先表示,针对当代人们健康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吸取和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医药学在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这些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是用整体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调节,中医药为当代的健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很多疾病治疗方面中医药学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陈凯先说。
陈凯先以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例,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的刊物上,得到国际的高度评价,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陈凯先表示,中药和天然产物有很大发现,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扶正化淤方治疗慢性肝纤维化,在美国已经完成二期临床,三期临床正在进行;屠呦呦教授研发了抗疟疾新药,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奖,挽救了很多患者生命。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明显延长肺癌的中位生存期,由中医和西医结合的做法可以把第三到第四期晚期的肺癌病人中位生存期延长5个多月。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老龄化、城镇化让‘治未病’的需求快速增长,深化医改可以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此外,陈凯先表示,大数据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遇,中医药服务也要向现代化发展,用现代化手段将“望闻问切”获取的健康信息上传到云数据治疗中心,形成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的医疗服务,这样可以极大推进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陈凯先呼吁,希望我们可以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更好为人类服务,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
陈凯先首先与嘉宾分享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当代社会,存在着两种并存的医学体系,一种发源于西方,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体系,另一种发源于东方,是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体系,这两种医学体系都有各自的发展历史,不同的理论框架、医疗的模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自身也存在不足。
在过去几千年,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作出了非常重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来看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秦汉到唐宋到明清,中医药由一个奠定基础时期到不断发展时期到不断完善时期,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医学的著作、成就和医学家。中医药在历史上创造了很多奇迹:东汉末年华佗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葛洪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来用含碘的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中国首先使用人痘进行天花免疫,在17世纪在中国已经普遍的运用和推广,18世纪末英国人才发明了牛痘的接种,这是中国对人工特异性免疫一项重大的贡献。
概括来看,中医药学产生于经验医学的时代,比较注重整体,但在分析方面的应用有所欠缺。现代医学产生于实验医学的时代,比较注重还原和分析,但是总体综合不足。
陈凯先从以下角度对中西医做了比较:
中医药学体现在精神的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有朴素的系统论,源于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复合的思维模式,西医学把人体看成是组织器官组合起来,偏向还原论,纯生物的模式。中医药更多采用经验的积累类比推理,中医药作用于人体多种系统,强调整体,强调多因素相互联系,比较注重辩症,比较注重治疗患了病的人,比较注重整体的效果,对于看病机理的解释比较有哲学的思考。西医强调实验实证,强调单一化针对机体的靶点进行作用,考虑直接的因果关系,比较注重看病,比较注重直接的效果,所以成分、靶点、通路比较清晰。
陈凯先提出了当代医学面临的挑战。目前,我们面临慢性病发病率快速攀升的现状。据统计,高血压病人2.66亿,血脂异常有2.8亿。“我们认识到,以治病为主要目标的医学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长的趋势,慢性病已经构成了我们死亡的主要原因,疾病造成的死亡前十位原因中间慢性病占了80%以上。另外,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发现,最主要的疾病发病的原因不是由于生物学的因素,而是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必须要对医学的目的做根本性调整,把医学发展战略转向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医学。”陈凯先表示。
陈凯先表示,针对当代人们健康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吸取和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医药学在治疗慢性、复杂性疾病这些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是用整体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调节,中医药为当代的健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很多疾病治疗方面中医药学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陈凯先说。
陈凯先以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例,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的刊物上,得到国际的高度评价,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陈凯先表示,中药和天然产物有很大发现,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扶正化淤方治疗慢性肝纤维化,在美国已经完成二期临床,三期临床正在进行;屠呦呦教授研发了抗疟疾新药,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奖,挽救了很多患者生命。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明显延长肺癌的中位生存期,由中医和西医结合的做法可以把第三到第四期晚期的肺癌病人中位生存期延长5个多月。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老龄化、城镇化让‘治未病’的需求快速增长,深化医改可以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此外,陈凯先表示,大数据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遇,中医药服务也要向现代化发展,用现代化手段将“望闻问切”获取的健康信息上传到云数据治疗中心,形成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的医疗服务,这样可以极大推进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陈凯先呼吁,希望我们可以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更好为人类服务,实现国际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