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吴以岭:立足特色 建功“慢病防治”
添加时间:2017-03-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我国慢病防治形势至今依然严峻复杂。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达2.9亿人,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1.14亿糖尿病患者及4.93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人民负担日渐加重,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已刻不容缓。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病防治,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所关注的领域,并多次提出相关提案。他指出,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特色优势,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可以在慢病防治体系的预防、早期防治、急性期防治、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慢病防治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容乐观。这种状况应当尽快得到改善。

    吴以岭认为,建立我国中医药慢病防治体系有四个着力点。一是以中医养生文化指导健康人群预防慢病。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吸收、融合、汇通了儒家、道家、佛家、医家等各个养生派别理论,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很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养生问题。如医家养生重视经络通畅,道家养生注重保精摄生,儒家养生推崇和谐修身,佛家养生提倡禅定明智,这些养生观点涉及人们生活中饮食、睡眠、运动、心理等方方面面。通过加强中华健康养生文化科普教育,倡导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从源头减少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的发病率。

    二是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慢病早期防治。中医药讲究“既病防变”,以心脑血管病为例,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压力等导致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和心血管事件链,以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发的中药产品可帮助降低三高发病风险,可早期干预、抑制、稳定易损斑块,并减少心梗、脑梗的患者愈后复发,凸显了中医药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防治结合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的积极作用。

    三是发挥中医药在慢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优势。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例,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急性心梗无再流是介入治疗大血管开通后由于微血管病变心肌缺乏有效血流灌注,严重影响心梗患者愈后,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专家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术后配合服用中药通心络胶囊,取得的疗效比单纯服用西药高出20%,明显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及微循环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四是应用中医药提升慢病患者康复治疗效果。中医药在慢性病康复治疗领域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许多中医康复疗法包括传统体育康复法、气功康复法、自然疗养康复法、传统物理康复法、针灸康复法、按摩康复法等的疗效都行之有效,许多中药药物在加快慢病患者痊愈进程、提升康复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

    为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吴以岭还建议国家鼓励中药类保健品研制与开发。既有东方医药文化内涵,又有传统饮食特色的中药类保健食品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并且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需求。以中草药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将成为保健食品行业中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任壮)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广阳中路绿地启航国际15号楼1206室

邮      编:102400

京ICP备15010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