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陈凯先:推动中医药科技原始创新意义重大
添加时间:2015-03-06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科协和科技界联组讨论在北京会议中心展开,全国政协委员陈凯先院士作为科技界别代表在联组会上发言,主题是“把发展中医药摆到国家科技战略高度,推动我国科技原始创新”。
陈凯先指出,当前,把发展中医药摆到国家科技战略高度,推动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发挥好中医药科技资源的原创优势,意义重大。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治未病”“辨证论治”“经络和脏腑”等理论、治则和诊疗方法体系,都具有我国特有的原创思维,蕴含系统生物医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前沿的思想,许多方面走在西方医学前面。
如青蒿素类抗疟新药的研究于2011年9月获美国拉斯克奖;砒霜治疗白血病,使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全球第一种可被治愈的白血病;汉防己碱可能成为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有效药物等。这些例子都证明,大力开展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可能产生原创性、引领性、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
陈凯先认为,我国科技虽有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但多跟踪国际潮流研究,引领国际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成果很少。为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需要从国家科技战略层面上加强部署和支持原创性的研究。
陈凯先建议: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层面的谋划、布局和支持。在国家重大科学计划中,加强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布局和支持。要打破行业和单位界限,加强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
开展“治未病”研究,引领“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实现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检测、评价和干预的客观化、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紧密结合,实现移动互联和大数据背景下的“云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保健与医疗网络。
针对重大疑难疾病,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和技术,在疗效上取得国际水平新突破。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化、个性化特色和中药复方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优势,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技术和药物,在疗效上取得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新突破。
发言结束后,科技界别不少委员表示,国家对中医药的关注、支持很重要,很多委员对中医药创新研究很感兴趣。希望能打破行业、学科界限,吸纳相关领域人员参与到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协同合作,进行跨学科研究。
“在科协、科技界别联组会上讲中医,是受刘延东副总理关于中医药‘五种资源’论述的启发。”会后,陈凯先告诉记者。现在认识中医药的人虽然在增多,但深入了解且有研究者不多,中医药在当代究竟应承担什么责任?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多人尚未有全面的认识。他希望今后能多些跨界交流探讨的机会,让更多领域的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中医药。
陈凯先指出,当前,把发展中医药摆到国家科技战略高度,推动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发挥好中医药科技资源的原创优势,意义重大。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治未病”“辨证论治”“经络和脏腑”等理论、治则和诊疗方法体系,都具有我国特有的原创思维,蕴含系统生物医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前沿的思想,许多方面走在西方医学前面。
如青蒿素类抗疟新药的研究于2011年9月获美国拉斯克奖;砒霜治疗白血病,使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全球第一种可被治愈的白血病;汉防己碱可能成为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有效药物等。这些例子都证明,大力开展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可能产生原创性、引领性、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重大科研成果。
陈凯先认为,我国科技虽有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但多跟踪国际潮流研究,引领国际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成果很少。为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需要从国家科技战略层面上加强部署和支持原创性的研究。
陈凯先建议: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层面的谋划、布局和支持。在国家重大科学计划中,加强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布局和支持。要打破行业和单位界限,加强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
开展“治未病”研究,引领“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实现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检测、评价和干预的客观化、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紧密结合,实现移动互联和大数据背景下的“云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保健与医疗网络。
针对重大疑难疾病,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和技术,在疗效上取得国际水平新突破。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化、个性化特色和中药复方多靶点、多层次作用的优势,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技术和药物,在疗效上取得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新突破。
发言结束后,科技界别不少委员表示,国家对中医药的关注、支持很重要,很多委员对中医药创新研究很感兴趣。希望能打破行业、学科界限,吸纳相关领域人员参与到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协同合作,进行跨学科研究。
“在科协、科技界别联组会上讲中医,是受刘延东副总理关于中医药‘五种资源’论述的启发。”会后,陈凯先告诉记者。现在认识中医药的人虽然在增多,但深入了解且有研究者不多,中医药在当代究竟应承担什么责任?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多人尚未有全面的认识。他希望今后能多些跨界交流探讨的机会,让更多领域的科研人员深入了解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