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中药学人才培养要跟上时代
添加时间:2015-07-1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中药材掺杂使假的问题也客观存在。要严把药材的种植关、收购关,从制药的源头堵住漏洞,除了要求把关者要坚持按收购制度办事外,还要求其具有相当的中药材专业知识。所以,很多地方都愿意出重金聘请具有扎实药学背景的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很多企业也愿意出重金聘请具有扎实药学背景的中药材采购人员。遗憾的是,这样的人才,在目前仍然供不应求,难以满足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需要。

    何以如此?某高等院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存在内容不适用的问题。在调查的10本教材中,内容不适用的,占到了28%。特别是一些适用性强,内容变化大的学科,如药学、医学,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更加严重。

    中药材教学内容应与现实接轨

    目前,中药学的教授主要通过书本。课本上药用植物的形态、性状特征、色泽等,虽然有图片和介绍,但和实际相比仍存在一些差异。学生仅仅依赖书本就不能准确辨别和理解。

    虽然现在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比过去只按照书本介绍有所改善,但仍然没有跳出理论的条条框框。笔者认为,实践出真知,“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让学生真正弄懂弄通,还是真枪实干最好。比如可以带学生到中药材种植园去参与中药材种植的全过程;到中药材市场调研,实际接触各种中药材,学习真假中药材的比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给他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提高他们种植中药材以及鉴别中药材真假、优劣的能力。

    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

    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的医疗费用全由国家负担,职工看病都前往医院就诊,经医生处方治疗。所以那时在药理学教材中,处方药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成为常态,患者在药店购买的大都是非处方药。患者缺乏医药知识,需要药师指导,有药学背景的人员就成了药店的抢手货。

    可是,目前的药学教材仍然把处方药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非处方药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或者仅作简单介绍。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品零售经营的不少,由于在学校所学有限,加上中成药品种的增多,他们往往很难满足患者用药购药的需求,难以胜任指导患者用药的药师职责。

    中医诊疗设备开发需要复合型人才

    中医诊疗设备应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真正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设计、创造。只有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的通才,才能很好地把这一理念贯穿在中医诊疗设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中,提高中医诊疗设备的适用性。但是,如今研制开发中医诊疗设备的现状是:懂中医理论的,不懂设计制造;懂设计制造的,不懂中医理论。这样很难真正使中医理念在中医诊疗设备的设计制造中得到充分运用,可能降低中医诊疗设备的适用性。笔者认为,借助大专院校的力量,在药学专业人才中培养一批既懂中医理论又懂设计制造的复合型人才,符合市场需求。

    笔者建议应根据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进行药学教学改革,调整药学教材内容,削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内容,增加实际工作中亟需的知识技能。(文/李旭)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广阳中路绿地启航国际15号楼1206室

邮      编:102400

京ICP备15010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