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提升中医护理能力看浙江做法
添加时间:2016-07-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日,《浙江省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和优质护理调查分析》(以下简称《分析报告》)发布,其据对浙江84家中医类医院统计后发现,已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的医院,分别达到了69家(82.14%)、72家(86%)。
中医护理工作有进展
这表明,该省多数中医院实现了中医护理全覆盖,半数以上中医院开展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推广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操作例次数和中医护理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浙江中医护理服务人次达1066.82万,年收入1.4亿元,该省不少中医院的中医护理业务成果成倍增长。
《分析报告》指出,浙江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呈良好态势:护理队伍不断扩大;医院重视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各地积极探索护士培训模式;不断挖掘和创新中医护理技术,两年来全省中医院共申请中医护理专利40项和立项课题234项;通过开设中医护理门诊等拓展延伸服务;努力改革护理服务流程等。
但同时也应注意,中医护理还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各级中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士总数即“床护比”,离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并不乐观。
另据前两年统计,浙江省省内中医院护士年辞职率达5.49%;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辞职的护士70%以上为合同工。“三甲”中医院中,正式编制的护士辞职率有增高趋势。
此外,浙江各级中医院的护士学历已普遍达标,但中医院校毕业的仅占8%,中医专业护理人才十分匮乏,二级中医院仅占3%左右。
浙江各级中医院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年版)》自评后发现,当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力资源配置不足(37.61%)和后勤及辅助科室支持不够(33.03%)、护理信息系统不健全(14.68%)、护士待遇问题(10.09%)。
其次是,护士平均分管床位数大于8张、护理书写繁重、护士工作量偏大等问题。
再次是,中医护理技术存在一定风险。给药错误和烫伤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其中烫伤包括艾灸烫伤(61%)和中药浸泡、熏洗烫伤、中药封包烫伤、灸疗仪温控器失灵烫伤等。
另外,药物过敏占12.86%、耳穴操作引起的耳部损伤占1.05%,以及其他意外,比如穴位贴敷药物未取出、穴位贴敷引起水泡等也时有发生。
中医护理存在五大问题
调查发现,中医护理存在管理能力层次不齐,岗位管理不完善,护士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对称,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多数中医院未设护理副院长,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没有更多的发言权,这已是中医院护理管理的一大弊端。
调查认为,在整支医疗队伍中,护理队伍始终是一支具有执行力的队伍。
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对中医护理工作认识不够到位。有重医疗轻护理的倾向,医护薪酬分配不公。
二是中医护理人力资源普遍不足。医院床护比均未达标,已成为深化优质护理的主要障碍;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辨证施护,开展率仅为46.2%。
三是中医护理人才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目前中医院护理队伍仍然是西医护士为主,护士“西学中”培训,属于普及中医护理常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对中医护理培训教材没有标准可借鉴。
四是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有待改进。质量效果追踪和评价、改进方案的落实、中医护理信息化等方面有待提高。
五是某些不足制约了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如护理人员没有处方权、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未纳入医保范围、收费偏低、中医护理技术和质控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标准,相同技术在不同医院的开展形式存在差异等。中医护理学科要发展,中西医护理要融合,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加强管理提升能力
浙江省为此提出:“十三五”要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要改革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辨证施护能力。要完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做到按需设岗,人岗匹配。
《分析报告》建议,成立省级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采取脱产集中培训和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形式,强化中医护理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性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中医护理质控组织,要多开设中医护理培训班,制定实施中医院护理人员“西学中”规范化培训方案和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分析报告》建议,分设中医护理专业技术高级职称晋升平台,培养护士对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浙江省中医护理质控机构应统一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及中医护理培训内容。要明确中医护理质控标准,具有操作性。
为更好提升和规范中医护理服务的能力,浙江省已经推出《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试行版)》,该标准分为中医护理文化建设、护理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护理人才资源和岗位培训管理、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中医护理技术管理等五大类72条,将对各级中医院进行量化细化检查考核和评估。
中医护理工作有进展
这表明,该省多数中医院实现了中医护理全覆盖,半数以上中医院开展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推广应用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操作例次数和中医护理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浙江中医护理服务人次达1066.82万,年收入1.4亿元,该省不少中医院的中医护理业务成果成倍增长。
《分析报告》指出,浙江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呈良好态势:护理队伍不断扩大;医院重视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各地积极探索护士培训模式;不断挖掘和创新中医护理技术,两年来全省中医院共申请中医护理专利40项和立项课题234项;通过开设中医护理门诊等拓展延伸服务;努力改革护理服务流程等。
但同时也应注意,中医护理还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各级中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士总数即“床护比”,离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并不乐观。
另据前两年统计,浙江省省内中医院护士年辞职率达5.49%;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辞职的护士70%以上为合同工。“三甲”中医院中,正式编制的护士辞职率有增高趋势。
此外,浙江各级中医院的护士学历已普遍达标,但中医院校毕业的仅占8%,中医专业护理人才十分匮乏,二级中医院仅占3%左右。
浙江各级中医院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年版)》自评后发现,当前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力资源配置不足(37.61%)和后勤及辅助科室支持不够(33.03%)、护理信息系统不健全(14.68%)、护士待遇问题(10.09%)。
其次是,护士平均分管床位数大于8张、护理书写繁重、护士工作量偏大等问题。
再次是,中医护理技术存在一定风险。给药错误和烫伤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较高,其中烫伤包括艾灸烫伤(61%)和中药浸泡、熏洗烫伤、中药封包烫伤、灸疗仪温控器失灵烫伤等。
另外,药物过敏占12.86%、耳穴操作引起的耳部损伤占1.05%,以及其他意外,比如穴位贴敷药物未取出、穴位贴敷引起水泡等也时有发生。
中医护理存在五大问题
调查发现,中医护理存在管理能力层次不齐,岗位管理不完善,护士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对称,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多数中医院未设护理副院长,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没有更多的发言权,这已是中医院护理管理的一大弊端。
调查认为,在整支医疗队伍中,护理队伍始终是一支具有执行力的队伍。
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对中医护理工作认识不够到位。有重医疗轻护理的倾向,医护薪酬分配不公。
二是中医护理人力资源普遍不足。医院床护比均未达标,已成为深化优质护理的主要障碍;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辨证施护,开展率仅为46.2%。
三是中医护理人才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目前中医院护理队伍仍然是西医护士为主,护士“西学中”培训,属于普及中医护理常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对中医护理培训教材没有标准可借鉴。
四是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有待改进。质量效果追踪和评价、改进方案的落实、中医护理信息化等方面有待提高。
五是某些不足制约了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如护理人员没有处方权、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未纳入医保范围、收费偏低、中医护理技术和质控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标准,相同技术在不同医院的开展形式存在差异等。中医护理学科要发展,中西医护理要融合,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加强管理提升能力
浙江省为此提出:“十三五”要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要改革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辨证施护能力。要完善护士分层培训体系,做到按需设岗,人岗匹配。
《分析报告》建议,成立省级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采取脱产集中培训和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形式,强化中医护理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性保障。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中医护理质控组织,要多开设中医护理培训班,制定实施中医院护理人员“西学中”规范化培训方案和行动计划,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分析报告》建议,分设中医护理专业技术高级职称晋升平台,培养护士对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浙江省中医护理质控机构应统一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规范及中医护理培训内容。要明确中医护理质控标准,具有操作性。
为更好提升和规范中医护理服务的能力,浙江省已经推出《中医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试行版)》,该标准分为中医护理文化建设、护理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护理人才资源和岗位培训管理、中医护理质量管理、中医护理技术管理等五大类72条,将对各级中医院进行量化细化检查考核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