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四川:政府搭台促中医药改革攻坚
添加时间:2016-12-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今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四川中医药系统改革体制机制,搭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探索了一条施展本地区域资源优势、彰显中医药特色的“川字品牌”改革发展路径,向“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年度任务目标又迈近了一步。

勇担重任,中医药主管部门挑大梁

在四川,随着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小组”、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全新的格局让各方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充满期待,也让四川中医药管理部门挑起大梁、扮演改革攻坚的主角。

不论是《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还是呼之欲出的《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既为中医药发展填石铺路,也营造了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工作的政策环境。

这一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工作前移,与泸州、雅安、内江、巴中、遂宁、甘孜多个省内市、州“结对子”,探索中医药战略合作的“局市模式”;与海南省、重庆市潼南区“搭亲戚”,跨区域互补优势资源。与企业、科研院所签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与欧洲国家合作开设中医中心,为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与澳大利亚、罗马尼亚、阿曼苏丹国建立务实合作,让四川中医药“走出去”的版图不留空白。

角色转变让四川中医药事业抓住先机,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来说,就是把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和中药产业作为发展主线,构建中医药全域、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以精准的契合点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局。

突出优势,促中医药产业纵深发展

四川省作为全国首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之一,2015年,全省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36亿元,居全国第三,占全省医药工业的比重达到50%。

为了给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四川逐步完善了配套服务体系。田兴军坦言,近年来中医药科研重大项目、国际国内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不断增加,得益于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持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建立四川中药和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90余家单位的优势资源,为全省医药企业提供快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

如何发挥中药资源优势,通过科技项目塑造“川字品牌”,进而实现成果转化,是摆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眼前急切的任务。四川省省长尹力曾在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表示,四川将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一方面坚持中医药传统,传承好、保护好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宝库,另一方面坚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加强中医药科研和经验总结,探索标准化发展模式,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的服务模式,做大做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成果发布、园区推介、对接洽谈……多形式搭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源精准对接。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组织的中医药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对接大会上,省政府、省科学技术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投资促进局等多个部门及地市州政府全力支持,促成了13项中医药项目现场签约,累计金额达21.3亿元。同时,组织推动实施“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区域产业发展”项目,签约金额达6亿元。

“技术含量高、涵盖领域宽、区域范围广、带动金额大是本次签约项目的主要特征。”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在发布会上说,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的“苗药赶黄草的系统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建设专项”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转化与科技金融项目的现场签约,不仅是为了让更多优秀项目进行展示,而且也对本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促进作用。

刚刚参加此次国际中医药科技大会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成感触颇深,他表示,随着省内中医药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加快学术科研水平的提高,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引领示范作用,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构建中医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扛好四川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这面大旗。

“有为才有位。有省委、省政府作为坚强后盾,我们有决心把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产业做强做大。”田兴军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协同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广阳中路绿地启航国际15号楼1206室

邮      编:102400

京ICP备15010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