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起航”
添加时间:2017-10-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甘肃中医药改革发展的经验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受到了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改革情况交流》做了专题报道,国务院和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甘肃省卫生和中医药工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中医药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这是甘肃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卫生、中医药工作者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履行职责、努力工作结果,成为省局共建、共同推进省域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功探索和良好示范。

今年9月26日,甘肃省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2017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定西市陇西县举行。标志着甘肃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甘肃、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依托当地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为全国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探索出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甘肃中医药改革发展成果显著

甘肃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岐伯故里”的美誉,甘肃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2011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以来,利用自身优势,将统筹推进中医药快速发展纳入健康甘肃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将中医药融入到医改的各个环节,着力破解财政保障水平低、群众支付能力弱等医改难题,探索出一条群众接受得了、财政支付得起、健康供给有保障、社会满意度较高、中西医并重的甘肃特色改革发展之路,为全国做出了示范、创造了经验。

9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应邀参加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和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启动会,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续签局省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他说,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中医药纳入全局统筹考虑。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紧紧抓住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等50多项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中医药专项投入力度,健全省中医药服务和管理机构,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机制。


二是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找到医改突破口。甘肃立足于小财政、大医改的省情,确定了有中医药特色的医改思路,把发挥中医药作用作为基本原则写入医改实施方案,出台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等一揽子文件,将中医药融入到医改的各个环节。积极发挥医保政策引导作用,中医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西医床位的1.5倍,允许327种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院内中药制剂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在全国率先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甘肃医改在中医药积极参与下,全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筹资总额的比重连续低于40%,卫生负担正在逐步降低。与医改前相比,甘肃省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分别上升了105%和63%,但平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增速持续走低。2013、2014连续两年,甘肃省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在全国最低。


三是强化健康产业支撑,助力精准扶贫攻坚。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提升服务业水平、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重点加以推进。先后建设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创新区。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万亩,年产量达到11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积极推动陇东南5市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创新区。目前,中医药产业已逐步成为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在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日益趋高,有的地区几乎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四是弘扬中医药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甘肃省中医药文化厚重,是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不仅在人文景观、文化遗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深厚的中医药群众基础和践行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文化根基。通过建设4万多面“健康文化墙”、创作和排演大型秦腔《皇甫谧》、陇剧《医祖岐伯》、京剧《草原曼巴》等宣传传播方式,有效调动群众看中医、吃中药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甘肃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成为全国首批6个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之一,并先后在俄罗斯等8个国家成立了个岐黄中医学院,在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国家成立了5个岐黄中医中心,已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靓丽名片。


•国家批准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既有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又有丰富多样的中药材资源。几千年前,“味百药而制九针”的人文始祖伏羲、“华夏中医始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等历代先贤,在陇原大地探索建立中医理论初始框架,形成了《黄帝内经》、汉代医简、敦煌医学等中医理论,奠定了中医发展的基础,为中华医学宝库留下了重要遗产。甘肃也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区和道地药材主产地,素有“天然药库”美誉,现有中药资源2540种,其中,人工种植110余种,大宗道地药材30余种。

今年9月26日,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启动会、2017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建致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发展好”。近年来,依托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紧紧抓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把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科技化发展。

唐仁建说:稳步推进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35万亩,年产量超过115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当归、党参、黄芪等18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建成了陇西文峰和首阳等一批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我们坚持中医药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了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陇东南地区5市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共建了甘肃中医药大学。大力培育中医药企业,2016年,全省中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49.2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96亿元,年销售1亿元以上的17家,中药批准文号达到1571个,占总药品批准文号52.1%。不断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在乌克兰、俄罗斯、法国、新西兰、匈牙利等多个国家成立了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与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摩尔多瓦等国,在中医药领域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通过不懈努力,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心支持下,今年2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为甘肃省进一步放大中医药产业优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速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重要契机。

“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批复同意甘肃省建设试验区,是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慎重做出的决策,这也是对甘肃省中医药改革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对甘肃省中医药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思路、举措的充分认可,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意义重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说。

闫树江表示,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有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以市场和问题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提高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同时,有利于打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中医药贯穿一、二、三产业,具有全产业链优势,通过试验区形式的先行先试,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与农业、工业以及健康、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全产业链配置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和增长点,让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再者,有利于精准推进扶贫攻坚。发挥中药材主产区大多位于农业基础薄弱、高寒阴湿贫困地区的特殊产业优势,按照“农户+企业+基地”模式,对贫困对象重点进行资金、技术、智力等精准帮扶,组织农户积极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养殖,提升和稳定中药材质量,不断提高药农收入,推进地方脱贫攻坚。

还有利于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同步规划、部署、发展中医药产业和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层中医药运行新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降低医疗费用,减轻财政压力,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利于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把中医药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文化载体,通过文化先行,积极开展中医药医疗、教育、技术、服务、旅游、商贸等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学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提升中医药产业国际份额,扩大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


•为全国其他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当前,甘肃的中医药发展正处在关键跨越阶段,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探索把握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加快推动破解中医药产业发展难题,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为全国其他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9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出的《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批复,明确了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希望甘肃省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创新驱动、集约发展、市场引领,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打造中医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一流中医药产业试验区。

闫树江表示,希望甘肃省抓住这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以全面贯彻《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为核心,激发中医药“五种资源”活力,聚焦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

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要注重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区域差异,注重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注重国内国外统筹兼顾,以试验区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任务、重大政策为抓手,抓紧推进试验区建设。

在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实施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整体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筑牢基层网底,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要聚焦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做强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西医临床协作,建设一批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在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要以参与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重点,同步融入深化医改大局,确保中医药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要积极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做实做细签约中医药服务包。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落实差别化的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方面,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以及针灸、治疗性推拿等更多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要按照试验区的空间布局,重点在兰州市和定西市建设11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中医药产业园区、7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把中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特别是要培育中药材大品种、大品牌、大企业,把丰富的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加快发展当归、党参等特色效益农业,对贫困县的道地药材、大宗药材等优势资源进行全产业开发,增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和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要依托省内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通过部委共建方式,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综合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一批基于中医理念的诊疗仪器与设备,研发一批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产品。要坚持扬弃继承和鉴别对待相结合,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皇甫谧、医祖岐伯等中医大家的学术思想,深刻阐明中医药理论技术的科学内涵,全面系统地继承中医药的精华。要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传承中的主体作用,培养更多靠得住、用得上的中医药人才。要结合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在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两创”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要结合“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两创”。要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让学校成为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知识传播的主渠道。要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数字智能终端、报刊等传播方式,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在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要充分利用甘肃省中医药资源和“一带一路”战略地缘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医药交流合作,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和产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进甘肃的中医药机构更稳更远地“走出去”,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度,展示甘肃的文化魅力和经济活力。要通过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建立中医药产品、技术、从业人员和医疗机构等合作机制,特别是探索建立中药注册、认证的绿色通道,突破制约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法律、政策障碍和技术壁垒,加快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步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经验。希望甘肃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中医药管理体系,健全省各级政府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省级两个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为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转型升级、并驾齐驱的新路子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王培安说,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根据计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脱贫。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不仅要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衔接起来,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而且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在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及其支撑产业、服务贸易等方面壮大健康产业,为如期完成健康扶贫的目标任务增加新的动力。

要强化中医药事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补齐基层短板,筑牢服务网底。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和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建优扶强一批重点中医机构,打造一批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五项制度建设,落实中医药政府投入政策,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深化中医药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旅游、互联网、体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要树立世界眼光,强化合作共赢。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抢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面向全球开展专业化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重大项目,做大产业增量。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来甘肃省“高位嫁接”本地中医药企业,推动甘肃省中医药企业融入国内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体系,着力拓宽、延伸中医药产业链条。利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补等政策机遇,吸引产业投资。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

王培安指出,强化落实,为试验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国家、省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推动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机制。与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衔接,研究制定试验区重大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有关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调研指导,全力支持甘肃试验区建设。

同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做好政策衔接,研究出台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绩效评价,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对试验区试点成果进行评估,及时解决试验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甘肃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甘肃、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依托当地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为全国中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探索出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为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建设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广阳中路绿地启航国际15号楼1206室

邮      编:102400

京ICP备15010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