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传播中医药文化形成“天津模式”
添加时间:2017-12-20 来源:天津北方网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今年5月26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市卫计委、市教委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承办。记者了解到,中医药进校园试点校首批共包括14所中小学,而这是市卫计委和市教委首次联合开展此类活动。承办方联合新闻媒体、中小学、公益组织等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活动,促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大众传播实践探索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时不我待”
由语言文化学院开展的一项专项调查的数据显示,83.15%的受访者对中医典籍有一定的了解;83.15%受访者了解中医名家华佗、76.56%受访者知道扁鹊、59.34%受访者知道李时珍等;超过50%的受访者知道某味或几味中草药;受访者中,56.78%都有接受过中医治疗的经历;57.51%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改善自身体质。
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阚湘苓副教授曾在和平区万全小学开展素质拓展课。她表示,“小学生既要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理论课程教育,也要接受刮痧、拔罐、针灸等实务课程。同时,已经被广为接受的八段锦、太极拳、眼保健操、足底学位按摩等保健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但是有近20%的受访者出现情绪低落、易生病等亚健康的状况,可见对其进行健康理念和知识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形成中医药传播“天津模式”
“此次活动突出整体设计,围绕传承与有效传播,策划了10个子项目,利用编写教材、培养中小学教师、招募志愿者队伍、名医大讲堂等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天津模式’”。该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说。
组建志愿者团队,扩充传统文化传播生力军——利用高校资源,组建一支由中医药、汉语言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志愿者团队。他们拥有丰富而系统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语言文化知识,思想活跃、年轻热情、善于交流、积极性高。在志愿者团队中,有的侧重于教小朋友辨识药材;有的教授中医药健康和养生知识,教给孩子们八卦掌、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健体强身;还有的志愿团队调查研究天津市中医药资源的分布和现状等等。
编写读本,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组织来自市社科联、市教研室、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多名多学科专家,参与读本的编写,形成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天津市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目的是为中医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提高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的健康素养。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相关中医药文化知识培训,实现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的常态化,提高老师们的中医药知识和健康意识。老师们可以从历史、语文、化学、地理、自然、生物等科目教学内容中,找到与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结合点,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效地将中医药知识与现有课程内容结合更紧密。
名家健康养生讲座,中医大师走到市民身边——项目组拟聘请院士、国医大师等中医大家,发挥其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等优势,走进课堂、走近中小学生和市民,让孩子们更加信任中医、体验到中医之美。
“中外交流”传播效果显著——传统中医药文化要走向世界,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生成为撒播文化传播的种子。项目组组织了多场特色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与天津泰达国际学校和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合作,让中医药文化第一次走入国际学校。志愿者用全英文向国际学生介绍中医药文化知识,开展了中医药跨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中医药夏令营,寓教于乐效果佳——全国首家中医药文化体验“小记者”采风夏令营今年8月正式开营,20多所中小学生踊跃参加。
今年9月份,本市首个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挂牌成立,传播中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围绕中医药文化开展多方面的研究、传播模式等创新,力争在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方面实现更新的尝试和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