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山东即墨:构建治防养大健康格局
添加时间:2018-03-19 来源:健康报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现有1033个村庄、121万人口,是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区、国家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和山东省首批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区。近年来,即墨区努力探索医疗服务管理体制和筹资分配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由传统的“单一救治”向“治、防、养”大健康格局转变,增强群众获得感。
“治”有良医
“引进来”,提升医疗发展层次。相继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并与北京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8家三甲医院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降低了本地外转患者的比例。同时,通过大医院专家定期坐诊、授课等“传帮带”形式,提高本地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沉下去”,填补医疗服务洼地。通过构建医共体,实行医共体内统一规划发展、统一内部管理、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健全财政补偿机制,促使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高服务能力。
“联起来”,促进医疗要素共享。着力搭建卫生信息化“一平台五中心”,即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和区级消毒供应、医学检验、影像诊断、胸痛和脑卒中中心。医共体内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防”有良措
健全预防保健体系,把牢健康素养第一关口。通过实施“医共体+按人头付费”,各医疗单位开始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区卫生计生局顺势而为,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和慢性病防治管理平台。
探索不同形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无偿和有偿两种形式服务:无偿服务以一级医院医务人员为主体,组建223个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转诊等服务。有偿服务则是从二级医院以自愿报名形式,选拔60名主治以上大夫,组建20个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个性咨询、上门指导等定制化签约服务。
构建慢病防治密闭“管理环”。将慢性病防控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形成“社区管理—120转运—中心救治—社区康复管理”无缝衔接的密闭“管理环”,实现慢病个性化管理。截至目前,辖区乡镇卫生院“慢性病防治系统”平台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超过10万居民完成平台注册,有效提高了对慢病的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和跟踪防治能力。
“养”有良方
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创建“公立医院+公立养老机构”模式,投资1.3亿元新建区第三人民医院,提供300张养老床位、300张医疗床位,以此为依托,建设医养结合小区,聚焦居家康复护理功能,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护理康复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创建“公立医院+居家养老”模式,在辖区田横镇试点推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卫生清洁、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并为60周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符合护理条件的老人,乡村医生每周上门查看,镇卫生院医生每月到患者家中提供诊疗服务。
建立医疗巡护制度。建立以“医疗巡护+康养医院”为核心的医养结合体系,对镇(街)养老院集中养老的五保老人和居家养老的普通居民,定期开展巡诊巡护;对失能、半失能人群,设置专门病床。2017年,对集中养老的老人巡护6300人次、送药939人次,对居家养老的老人巡护18980人次、送药上门986人次。
“治”有良医
“引进来”,提升医疗发展层次。相继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并与北京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8家三甲医院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降低了本地外转患者的比例。同时,通过大医院专家定期坐诊、授课等“传帮带”形式,提高本地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沉下去”,填补医疗服务洼地。通过构建医共体,实行医共体内统一规划发展、统一内部管理、推行支付方式改革、健全财政补偿机制,促使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高服务能力。
“联起来”,促进医疗要素共享。着力搭建卫生信息化“一平台五中心”,即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和区级消毒供应、医学检验、影像诊断、胸痛和脑卒中中心。医共体内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防”有良措
健全预防保健体系,把牢健康素养第一关口。通过实施“医共体+按人头付费”,各医疗单位开始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区卫生计生局顺势而为,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和慢性病防治管理平台。
探索不同形式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无偿和有偿两种形式服务:无偿服务以一级医院医务人员为主体,组建223个基层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转诊等服务。有偿服务则是从二级医院以自愿报名形式,选拔60名主治以上大夫,组建20个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个性咨询、上门指导等定制化签约服务。
构建慢病防治密闭“管理环”。将慢性病防控作为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形成“社区管理—120转运—中心救治—社区康复管理”无缝衔接的密闭“管理环”,实现慢病个性化管理。截至目前,辖区乡镇卫生院“慢性病防治系统”平台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超过10万居民完成平台注册,有效提高了对慢病的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和跟踪防治能力。
“养”有良方
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创建“公立医院+公立养老机构”模式,投资1.3亿元新建区第三人民医院,提供300张养老床位、300张医疗床位,以此为依托,建设医养结合小区,聚焦居家康复护理功能,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护理康复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创建“公立医院+居家养老”模式,在辖区田横镇试点推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居家老人提供卫生清洁、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并为60周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符合护理条件的老人,乡村医生每周上门查看,镇卫生院医生每月到患者家中提供诊疗服务。
建立医疗巡护制度。建立以“医疗巡护+康养医院”为核心的医养结合体系,对镇(街)养老院集中养老的五保老人和居家养老的普通居民,定期开展巡诊巡护;对失能、半失能人群,设置专门病床。2017年,对集中养老的老人巡护6300人次、送药939人次,对居家养老的老人巡护18980人次、送药上门98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