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
登录 / 注册
黑龙江“十二五”中医药工作成效显著
添加时间:2016-01-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近日,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完成“十二五”中医药工作的总结评估,各项数字表明,“十二五”中医药工作成效显著。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工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推动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9个方面20余个政策文件,并加大督促检查落实力度,成绩可喜。
资源壮大 服务提升 医改推进
中医药资源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该省“十二五”期间有29个县级中医医院得到国家发改委支持,2015年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达52.54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9.74亿元,增长130.4%;门诊量达到938.33万人次,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18.18万人次,增长80.4%;出院人次达到47.74万人,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1.19万人次,增长79.8%。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798所乡镇卫生院和4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分别占总数的84.5%和93.2%。已有9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9%的乡镇卫生院、7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9.4%的村卫生室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分别比2012年提升工程启动前提升了39.6%、39%、44.1%和36.3%;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目前已有81所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了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其中10所三甲中医医院建立了治未病中心。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十二五”期间该省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8个,是“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总数的2.2倍。该省通过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提高中医治疗水平,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对疑难杂症及危重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其中肾病专科、针灸专科和中医妇科等在全国同类中医专科建设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
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稳步推进。黑龙江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全省63个县(市)62个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保留了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启动实施综合改革,同步推进了管理体制、编制人事、价格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继承创新 科研发展 人才辈出
中医药继承创新能力提升明显。“十二五”期间,黑龙江新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1个,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新增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新增指导教师30名,为他们配备了学术经验继承人60名,目前已有57名继承人通过了出徒考核,其中有6人申请了硕士学位,有23人申请了博士学位。同时启动了全省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遴选了70名指导教师并为其配备了70名传承人;该省中医药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国医药界最高荣誉”的 “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项目134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48项,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0项,增长近1倍。“十二五”期间,该省中医药科研省部级以上立项3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9项、省部级项目247项。“十二五”期间基地重点病种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全球妇科权威学者,制定了不孕症临床试验报告的国际规范—哈尔滨共识,获欧美生殖理事会授权全球发表,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我国医学界主导制定的唯一国际标准规范。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成绩显著,科研支撑条件不断完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建设在基本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运行机制及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13年7月中医临床研究楼竣工进入试运行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基地业务建设阶段评估;重点研究病种通过阶段性评估;伦理审查平台通过中医药伦理审查平台CMAHRPS评估;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验收;临床检验中心ISO15189通过国家认可委员会 ISO15189认可;完全符合GPP标准改建的制剂中心达全省行业先列。
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计培养本科及博硕士研究生36506名,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3512名,增长59%。新增“国医大师”1名,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11名,国家临床中医药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4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28名,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35名;省级名中医达到265名;连续3年利用国家专项开展了系列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包括县级中医临床骨干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等,年培训规模在450多人。黑龙江省还启动全省县级中医医院执业医师培训工程,培训覆盖全省65个县级中医院,目前已培训1003人。“十二五”期间,新增首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8家,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使该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达到19个,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倍。
文化普及 产业发展 积极对外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医药系统共组织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巡讲800多场次,受益人数 28万人次;编印发放中医药健康宣传材料 98万份;发表中医药科普文章499篇,出版中医科普书籍12种。有40个单位利用广播电视开展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46名中医药专家参加了省卫生计生委和省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健康龙江直播室”节目,已播出中医药讲座45期,全省平均收视率达到0.55%,已有940余万人次收看了节目。
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稳步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自2013年起,该省承担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目前40个试点县的普查工作已全部启动,已完成普查品种1120种,病虫害调查28种,市场主流产品127种,传统知识调查44项,蕴藏量调查377种,种子130份,照片120570张,标本制作12000余份,完成率为70%。目前该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药材抚育面积达152万亩,55个品种。其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6个品种。“十二五”期间,建设全国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3个,动态监测服务中心1个,中药炮制研究室1个。
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成绩。“十二五”期间,该省举办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9个,争取国际合作交流项目49项,已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机构1个,国际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1个,全年全省中医药服务贸易总收入为4798万元。
资源壮大 服务提升 医改推进
中医药资源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该省“十二五”期间有29个县级中医医院得到国家发改委支持,2015年全省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达52.54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9.74亿元,增长130.4%;门诊量达到938.33万人次,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18.18万人次,增长80.4%;出院人次达到47.74万人,比“十一五”期末增加21.19万人次,增长79.8%。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798所乡镇卫生院和4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分别占总数的84.5%和93.2%。已有9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9%的乡镇卫生院、7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9.4%的村卫生室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分别比2012年提升工程启动前提升了39.6%、39%、44.1%和36.3%;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目前已有81所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了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其中10所三甲中医医院建立了治未病中心。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位于全国先进行列。“十二五”期间该省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8个,是“十一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总数的2.2倍。该省通过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提高中医治疗水平,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对疑难杂症及危重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其中肾病专科、针灸专科和中医妇科等在全国同类中医专科建设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
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稳步推进。黑龙江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全省63个县(市)62个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保留了中药饮片加成政策,启动实施综合改革,同步推进了管理体制、编制人事、价格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继承创新 科研发展 人才辈出
中医药继承创新能力提升明显。“十二五”期间,黑龙江新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1个,是“十一五”期间的3.5倍、新增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个,新增指导教师30名,为他们配备了学术经验继承人60名,目前已有57名继承人通过了出徒考核,其中有6人申请了硕士学位,有23人申请了博士学位。同时启动了全省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遴选了70名指导教师并为其配备了70名传承人;该省中医药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国医药界最高荣誉”的 “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项目134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48项,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0项,增长近1倍。“十二五”期间,该省中医药科研省部级以上立项3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9项、省部级项目247项。“十二五”期间基地重点病种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全球妇科权威学者,制定了不孕症临床试验报告的国际规范—哈尔滨共识,获欧美生殖理事会授权全球发表,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我国医学界主导制定的唯一国际标准规范。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成绩显著,科研支撑条件不断完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建设在基本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运行机制及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13年7月中医临床研究楼竣工进入试运行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基地业务建设阶段评估;重点研究病种通过阶段性评估;伦理审查平台通过中医药伦理审查平台CMAHRPS评估;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验收;临床检验中心ISO15189通过国家认可委员会 ISO15189认可;完全符合GPP标准改建的制剂中心达全省行业先列。
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计培养本科及博硕士研究生36506名,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3512名,增长59%。新增“国医大师”1名,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11名,国家临床中医药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4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28名,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35名;省级名中医达到265名;连续3年利用国家专项开展了系列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包括县级中医临床骨干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等,年培训规模在450多人。黑龙江省还启动全省县级中医医院执业医师培训工程,培训覆盖全省65个县级中医院,目前已培训1003人。“十二五”期间,新增首批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8家,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1个,使该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达到19个,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1倍。
文化普及 产业发展 积极对外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全省中医药系统共组织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巡讲800多场次,受益人数 28万人次;编印发放中医药健康宣传材料 98万份;发表中医药科普文章499篇,出版中医科普书籍12种。有40个单位利用广播电视开展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46名中医药专家参加了省卫生计生委和省电视台联合开办的“健康龙江直播室”节目,已播出中医药讲座45期,全省平均收视率达到0.55%,已有940余万人次收看了节目。
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稳步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自2013年起,该省承担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目前40个试点县的普查工作已全部启动,已完成普查品种1120种,病虫害调查28种,市场主流产品127种,传统知识调查44项,蕴藏量调查377种,种子130份,照片120570张,标本制作12000余份,完成率为70%。目前该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中药材种植和野生药材抚育面积达152万亩,55个品种。其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6个品种。“十二五”期间,建设全国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3个,动态监测服务中心1个,中药炮制研究室1个。
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成绩。“十二五”期间,该省举办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9个,争取国际合作交流项目49项,已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机构1个,国际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1个,全年全省中医药服务贸易总收入为4798万元。